那几个月是犬温热和细小病毒的高发期?
1、犬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寒冷季节(10月至翌年4月间)多发。本病有一定的周期性,每三年一次大流行。以幼犬最易感染。犬瘟最重要的传染源是鼻、眼分泌物和尿液。
2、个月之后刚到家的比熊犬更容易感染犬瘟热、犬细小病毒等疾病。犬瘟热潜伏期为3~6个月,犬细小病毒潜伏期为7~14天,2周后为安全期。建议新买的比熊犬带去宠物医院检查是否感染了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然后带回家喂养。
3、犬瘟热是狗最严重的病毒性传染病,有高度的接触传染性。主要发生于3-12月年龄的幼犬,其它年龄也可感染。除犬外,狼、狐等野生动物也发生,特别是水貂、雪貂极易感病,故对养貂业是一大威胁。
4、每年春天和夏秋交接的时候是犬瘟细小的高发期,会随着空气传播。感染后一周内爆发,先是精神不佳,食欲下降,发烧呕吐拉稀,然后一般在1——3天内开始出现血便和吐血。
5、犬瘟热是犬瘟热病毒感染引起的,主要感染于未免疫过的犬,以2-3月龄的幼犬高发,相对来说成年犬治愈率比幼犬高,免疫过的犬比未免疫的犬治愈率高,发现早期的犬比晚期的犬治愈率要高。
6、狗狗得细小,不是吊水7天,挺过几天就没事了,而是该病潜伏期为三到五天,在7-8天通过粪便排毒会达到高峰。并且有一定的几率突发心肌炎死亡。犬感染细小发病急,死亡率高,常呈暴发性流行。
年龄大的狗会得狗瘟吗?
不会的。小狗在还没有养到一两年的情况下是容易感染病毒的,但是大狗就有抵抗力,很少会得狗瘟的,便秘,食欲减退是因为狗的年龄太大的问题。
也会的,就是几率比较小。犬瘟的整个病程较长,大概是1个月左右,对狗狗来说危险性还是比较大的,建议早期还是到医院打些犬瘟单抗或者血清,控制住病情!如果狗狗愿意吃可以给它喂有营养好消化食物。
其实你的想法有点错误,狗瘟是不分年龄大小的。犬瘟热主要危害幼犬。其病原体是犬瘟热病毒。病犬以 呈现双相热型、鼻炎、严重的消化道障碍和呼吸道炎症等为特 征。少数病例可发生脑炎。
您的狗狗不发烧,鼻子湿润,没有太多的眼屎这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肯定不是狗瘟。狗瘟多发在小狗,或者没有打过针出去接触了感染源的成狗,所以你家狗狗的几率本来就很小。
成年狗狗抵抗力会比小狗强,但对于犬瘟的抵抗力主要看这个狗狗有没有打过犬瘟疫苗,免疫效果如何,抗体水平如何。基本首免三针,以后每年加强一针。宠物医院可以测狗狗体内犬瘟抗体水平。
狗最容易得犬瘟的年龄
月至1岁的幼犬。根据查询小可爱宠物网显示,3月至1岁的幼犬最易感染犬瘟。犬瘟多发在寒冷季节(10月分至第二年4月间)。特别多见于狗狗比较集聚的地区。
六个月左右的最容易得,刚刚西瓜上市的季节容易得,成年狗狗也会得犬瘟热病,只是机会少一些,得了也容易治一些。
年龄段犬瘟主要感染幼犬和年幼的成年犬,而成年犬一般较为抵抗力强。幼犬在6-12周和3-6个月时更容易感染犬瘟病毒,一般在犬龄70天左右感染率最高。此时,犬只的免疫力尚未完全建立,易受到病毒的感染。
一般是几个月的狗会得犬瘟的??
六个月左右的最容易得,刚刚西瓜上市的季节容易得,成年狗狗也会得犬瘟热病,只是机会少一些,得了也容易治一些。
狗瘟是不分年龄大小的。犬瘟热主要危害幼犬。其病原体是犬瘟热病毒。
个月之后刚到家的比熊犬更容易感染犬瘟热、犬细小病毒等疾病。犬瘟热潜伏期为3~6个月,犬细小病毒潜伏期为7~14天,2周后为安全期。建议新买的比熊犬带去宠物医院检查是否感染了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然后带回家喂养。
哪些狗容易得犬瘟由于犬瘟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因此所有狗都有患病的可能性,尤其是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和集市上更容易传染。但是,年龄不到6个月的幼犬、老年犬和免疫力下降的犬更容易感染犬瘟。
性别和品种的犬均可感染。哺乳仔犬由于可从母乳中获得抗体,故很少发病。通常以2月龄至1 岁的幼犬最易染。并有向低龄(1月龄)发展的趋势。“2个月~3岁犬”、“大于10龄犬”易传染。所以成年狗依旧会得犬瘟。
狗狗十个月了还会得犬瘟嘛!?
犬瘟热在犬只整个生命过程中都有可能患病,自然条件下,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犬均可感染。所以定期注射疫苗是预防犬瘟热的最好办法。哺乳仔犬由于可从母乳中获得抗体,故很少发病。通常以2月龄至1 岁的幼犬最易染。
您好,10个月的狗狗还小,免疫力不健全,所以即使注射过疫苗,都有可能会感染传染病的。别说10个月,8岁的狗狗还有患上传染病的呢。
几个月都会有的 还是要打疫苗吧。幼犬4-6周龄时可免疫小犬二联苗,7-8周龄时免疫犬六联苗,10-12周龄再免疫一次六联苗,以后每年加强一针六联苗。
经过有效治疗后,大部分狗狗可以康复,并不会复发。然而,犬瘟热病毒变异性较高,存在多种血清型,一些变异的病毒株可能会导致再次感染。所以,即使治愈了犬瘟热,狗狗仍然有可能再次感染和发病。
对于犬瘟热临床症状明显,出现神经症状的中后期病,即使注射犬瘟热高免血清也大多很难治愈。补糖、补液、退热,防止继发感染,加强饲养管理等方法,对本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