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jiuge

湖南怀化美食打卡图片;湖南怀化有什么美食

jiuge 29分钟前 2
湖南怀化美食打卡图片;湖南怀化有什么美食摘要:     2 月 12 日,正月初六,沅陵县沅陵镇侯子坪村外出打工返乡过年的青壮年 农民工组成的龙灯队在沅陵山城少帅广场舞龙向家乡父老拜年闹新春。 (王照云 摄)    2 月 9...

  

  2 月 12 日,正月初六,沅陵县沅陵镇侯子坪村外出打工返乡过年的青壮年 农民工组成的龙灯队在沅陵山城少帅广场舞龙向家乡父老拜年闹新春。 (王照云 摄)

  

  2 月 9 日,正月初二,辰溪县后塘瑶族乡茶园坪村举办首届新春篮球赛,务 工返乡青年与当地瑶乡群众一起奉献了一场场精彩的篮球比赛。 (本报记者 潘雨 通讯员 石云云 摄)

  

  2 月 8 日,大年初一,鹤城区游泳协会的 30 余名会员来到城区 氵舞水河段,以冬泳的方式迎接新春佳节的到来。(本报记者 潘雨 摄)

  

  2 月 9 日,正月初二,会同县粟裕纪念馆内,人群、车辆“川流不息” , 吸引了来至广东、湖南等地游客。 (张志好 摄)

  怀化新闻网讯 每年春节,在神州大地,会如期上演如世界奇迹一般的“春运人口大迁徙” ,只因为我们对家的思念,对亲人的向往,对团聚的渴望,我们不论身在何处,不论采取什么样的交通方式,都要去吃一顿一年只此一次的年夜饭。

  年味, 体现在过年的每个细 节,如今,金猴闹春渐远,新年慢慢过去,年味渐渐散去,让我们聚焦在怀化这片土地,让我们一道品味我们怀化人自己的年味。

  糍粑、散饭、腊味——怀化“年味”吃出来

  向开顺来自洪江市安江镇,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安江人,年过半百的他,早在腊月初就开始准备着过年各种美食,等着远在深圳打工的儿子儿媳回来团年。

  老向多次在镇上采购年货, 肉、 油、 米、 糖、鞭炮、春联等等,早已买齐备了,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想起儿子小时候就很爱吃自己家里打的糍粑,老向特意跑了一趟村里。 “不是安江没有糍粑卖,而是找不到手工打制的糍粑了。 ”老向说, “现在都是机器打出来的,味道就是和手工打出来的不一样。 ”

  回到村里,拿出打糍粑的工具,你一锤子我一锤子打出来的糍粑,才是老向想要的,因为儿子记得这个味道,那种软糯香甜的口感是机器无法替代的。

  特别是用火钳托住在炭火上烤熟,根据自己的喜好加白糖或者腐乳,热气腾腾的吃上一口,那种味道,是怀化人才能感受的味道,这也是过年的味道。

  如今,很多传统的东西在消逝,这种舌尖上的怀化年味反而成了一种奢侈。

  “散饭” ,怀化各地的叫法不一,有的叫做“泡茶” ,也是过年时不能少的味道。

  这是一种由米制成的零食,圆形,经过油炸膨胀,体积会变大,咬一口,香脆可口,齿有余香, 也可用来泡水吃, 在怀化拜年,几乎都会有这种怀化独特的零食。

  腊味,主要是腊肠和腊肉。我们的腊味相对外地的腊肉显得更加粗放、原汁原味。真正的怀化腊肉,是那种表面乌漆麻黑,洗净后却红到透亮的,这也是怀化人家年夜饭一道不能缺少的美食。

  我们会将腊肉、腊肠、腊香干这三种腊味一起蒸熟,油而不腻,肉香扑鼻。

  这些美食或许不被你我注意,却一年又一年地陪伴着我们度过一个又一个的春节,这是怀化人过年不可或缺的味道,这是怀化人自己的年味。

  舞龙、登山、冬泳——玩出怀化的“年味”

  今年的大年初一,洪江区的街上热闹非凡。几乎每年的大年初一,洪江区的市民都会沸腾,这一天的舞龙表演,是洪江区的一大特色,山城虽小, “名堂”

  却多。几万人的小城,在这一天里,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聚集到街上,观看舞龙表演,大大小小、红红绿绿几十条“龙”从 “七冲八巷” 舞来, 你不让我, 我不输你,人们纷纷从“龙”底下钻过,认为这样能给新的一年带来好运。最后, “群龙”

  汇聚在区人民广场, 表演进入白热化, “群龙共舞” ,喜迎新年,象征着人们的幸福生活,企盼日子越过越好。不仅有舞龙,还有“蚌壳精” 、 “弥勒佛” 、 “济公”等等,好不热闹,这种大型的新年娱乐活动在洪江区年年上演,初五迎财神、十五闹元宵,可谓是好戏连台、精彩纷呈。

  新年登山,也是很多怀化人不改的选择。邀上自己的亲人或者朋友,一起爬爬当地最高最有名的山, 有“越爬越高”

  的意思,期盼着生活、事业都能步步高。

  在钟坡山登高的王女士告诉记者,一大早吃过饭,就和全家人来爬山了,出了一身汗,很舒服,鸟瞰怀化城,觉得咱们的城市越来越漂亮,日子也是一天比一天好了,脸上的幸福感满满的,笑得像花儿一样。

  在这座城市,有着一群敢于挑战自我、挑战极限的人,他们是怀化市冬泳爱好者,大年初一,在氵 舞水河畔,一群冬泳爱好者不畏河水的刺骨之冷,勇敢跳入河中,游了起来。曾先生已经冬泳了十多年,他告诉记者,以往身体不是很好,大病没有,小病时常,自从爱上了冬泳以后,就几乎和医院说了“再见” ,现已年近六旬的他,看上去像个四十出头的中年人,说话声音气如洪钟。他们,用这种另类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他们勇敢、坚毅,他们热爱这项很有挑战性的运动,他们玩出了怀化人过年的另一种味道。

  还有一群年轻人,用骑行的方式向新年致敬,从不同的地方出发,相约一起骑行至洪江市黔城镇,有的骑了一两个小时, 有的是天一亮就出发, 中午时分,在黔城古镇聚餐,他们用运动的方式迎接新年,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却因为共同的爱好走到了一起。张海波是骑行爱好者的一员,他说之所以选择这种方式度过大年初一,是因为想用运动告诉自己,生命不息,运动不止,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在骑行的过程中,他说他能抛却一切烦恼,放空自己,感受生命的率真。

  “年味”更浓还是变淡?年味去哪儿了?

  尽管我们有独特的新年美食,很多人用自己的方式寻找过年独特的味道,却依旧不乏有消极的声音。

  “以往家里的年夜饭是十多个人吃,每一盘可以说都能吃光,而这几年的年夜饭却只剩下爸爸、妈妈和我。 ”家在中方县的刘芸珍说, “三个人的年夜饭吃得也算开心,但总觉得味道差了那么一点点。 ”由于爷爷奶奶相继离开,姑姑、叔叔两家人也就自己在家过年了,家里的老人不在,的确是年味变淡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物质生活逐渐富足,以往过年才能吃到的美食如今已成为家常便饭,以往过年才穿的新衣服如今也能随时去买,人们在过年时对于物质上的渴望已经不那么明显,年味就变淡了。如果说前人一年到头就盼着过年的时候吃顿好饭,穿件新衣的话,那么现代人“天天都在过年” ,天天好吃的穿好的;如果说前人被万水千山阻隔,就盼着佳节与家人团聚,那么现代人可以随时“连线” ,甚至飞越重洋。无论从物质到精神,还是从时间到空间,此时的年已非彼时的年。

  “原来年夜饭的鸡腿是我和表姐还有堂弟抢着吃,而如今两只鸡腿都属于我一个人, 还吃不完。 ” 刘芸珍说,“那种你争我抢的感觉没了。 ”

  的确,以往过年才能出现的场景可以说现在随时能够实现,人们又如何能像以往那么期待呢?

  “我小时候的拜年,是这家拜出来又去那家,邻里之间都互相拜年,也不带什么礼品。 ”来自洪江区的朱鄂说, “而现在,拜年似乎只是亲戚之间了,特别是住进楼房,那种从东家到西家的拜年方式就没有了。年味也显得不那么浓了。 ”

  朱鄂说,过年时的同学聚会也显得很单调,出来吃个饭、打打牌、唱唱歌,似乎也找不到什么其他的娱乐方式了。同学们也显得很忙,聚会也都显得很随意,一个更大的不同是聚会的人变少了,据他分析,可能是如今同学们成家生子的越来越多,忙于家庭的居多,时间便不像以往那么充足了。

  然而什么叫有“年味”?一位学者给出了这样的解释, “年味”就是过年时尊重沿袭过年本该有的传统习俗,即各式各样的仪式和礼节,这些仪式和礼节有浓厚的文化象征意义,构成了过年文化底色。

  比如喝腊八粥、祭灶神、扫尘、拜年、畅饮欢宴、放爆竹等,都各有各的文化含义, 又比如祭祖、 吃饺子、跳灶王、挂桃符、贴门神、熬年守岁等,也各有各的讲究。一旦这些必要的仪式和礼节被消解了,过年就丧失了原本色彩,也就缺少了“年味” 。

  “年味”究竟去哪儿了?回顾一下历史,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粗略的答案。

  从上世纪 80 年代初到现在,人们吃着年夜饭看春晚,很多人认为,这是旧民俗变成“新民俗” ; 90 年代中期以来,连稍显“年味”的放鞭也逐渐走远了,过年也“黄金周”起来,年夜饭的餐桌也从家里“搬”到饭馆里。

  怀化的“年味”——“脸”变“心”未变

  的确,年味的外在形式或多或少在发生着变化,但其文化内涵却始终如一。

  家,是春节的主题词,是过年的幸福港,由家文化衍生出的文化传承,在中华民族最传统的节日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以往人们都在家里吃年夜饭,从早忙到晚,有的甚至要忙好多天,而如今很多家庭为了省事,早早的就把年夜饭订在了某个酒家。 ”专门研究民俗的大学教师刘晓非说, “有的人会认为这不好,没了过年的味道了,但其实那顿年夜饭的根本是什么?是家人的团聚,是一年来家人的盛宴,而外在的形式显得并不那么重要,其内涵依然在延续。 ”

  成千上万的“春运大军”选择不远千里万里回家吃顿饭,其内在的文化向心力是其他国家的人难以想象的。

  无论你远在江浙还是两广,春节临近,都要买一张火车票,哪怕站着,也要回家,也要赶回怀化。

  李建刚是会同人,在外打工快十年了,他说, “每年都要回来过年,想看看儿子,和家里人好好团圆团圆。 ”如今他的儿子已经上大学了,过年也会回来,和渐渐老去的老爸老妈团聚。

  我们也能看到市委、市政府在“年味”营造上的努力,在鹤城区,中心城区的灯更亮了,节日的气氛渲染得红红火火,人民南路改造工程加班加点,在年前给市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市民也不难发现,中心城区很多地方都增设了花坛花卉,节日气氛浓郁。

  2 月 1 日晚,由市委、市政府主办,市委宣传部、市文体广新局承办的 2016 年怀化市春节联欢晚会在市机关大会堂精彩上演,晚会的节目极具怀化特色,深受市民喜爱。

  洪江区的舞龙、靖州少数民族的特色年夜饭、芷江的夜景等等,各县(市、区)也通过努力,给老百姓新年增加更多的年味。

  从家里的年夜饭到饭店的年夜饭,从直接给压岁红包到微信、支付宝红包,从聚会的推杯换盏到略显匆匆,从登高望远到骑行、冬泳迎新年,从手工打糍粑到机器生产……无论怀化“年味”的外在“容貌”如何变化,其根本的文化内涵不会改变。

  一年一年,一春一春,在外乡打拼匆匆回赶的怀化人,和家里吃过团圆饭,一起看央视的春节晚会,贴了春联,和朋友相聚,给师长拜了年,又开始踏上离乡的征程,去奋斗、去追逐、去实现梦想。春运还未结束,年味还未远去,怀化人用自己的方式庆祝新年,不论这年味是吃出来的还是玩出来的,或是营造出来的,都是我们怀化人自己的年味,是只有怀化人才能理解品味的年味。

  烤糍粑散出糯米的清香,散饭显出诱人的金黄,腊味蒸熟呷一口香满胃肠,冬泳爱好者在寒水中徜徉,归来的怀化人又去向远方,愿你们一切都好,实现最初的梦想。但走到哪儿请您都不要忘了,有一种年味叫做怀化,怀化有你春节要回的家,透出暖暖的、幸福的灯光。(本报记者 朱帅)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jiuge本文地址:http://www.4ji.net/93558.html发布于 29分钟前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我的四季生活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