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学习要不要“套路”
文/张敏
一
妹妹和我讨论牛牛参加作文培训班的事情。责任心强的她,和孩子一道试听了一节写作课后,大发感慨,认为老师执教时过于“格式化”:从文章布局开头该如何动笔,主体部分怎样细节刻画,最后结尾怎样与开头照应,再到常用写作手法上的灌输,完全是一套一套的。课堂最后,老师甚至还煞有介事的总结出“2K3E”的写作模型,要求学生牢记并运用。
显然,妹妹并不认同这位老师的执教风格,重视孩子教育的她善于学习,特别推崇育儿专家尹建莉的教育思想。她以为:写作是件个性化事儿,应是孩子随心所欲的有感而发,而不该强加一些条条框框,禁锢写作者的思维。
她的这一认知,我很赞同。我也以为写作是一件私人化的事儿,哪里需要什么培训补习?
二
一位闺蜜在不惑之年突然迷上写作,当初因家境贫困初中都没毕业的她,每天文思泉涌然而提笔却又写不出什么,心理憋屈得慌,向教语文的我诉苦,我自以为很专业的传教她: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不要拘泥于形式,把一件事交代清楚了就行了。写作没有套路,只要有心有情,便能写出好文章。
可是,毫无写作基础的闺蜜,并没有得到要领,依然写不出成型的文章来。直到她在网上报名参加了一个“写作训练营”,通过培训老师用一种非常“格式化”的写作“套路”集训一段时间后,她终于可以写出流畅的文章来了。
这件事,给了我很大启发:也许,许多事情的初始阶段,真的需要“套路”式的灌输“建模”,才可能高效入门。
三
套路,顾名思义,就是“可以套作的方法”。原本与武术有关,是武术运动的一种形式。从广义上说,我认为“套路”可以被认为是“处理某类问题的惯用方法”。
回归到教育教学的角度,我认为当学生进入一个新的学习体系时,不仅各学科的入门阶段需要老师传授“套路化”的“建模”学习程序化,就连具体的学习习惯和时间管理也要帮助学生“套路化建模”,才能养成规范良好的学习和作息习惯,以便保障后期学习的持续运行。
比如,组建一个新的班集体,首先就得制定共同遵守的班级公约,出台规范详细的行为习惯评价标准量化细则,花气力组织学生学习并掌握这些具体要求,通过反复强化练习,让学生遵纪守法的行为“套路化”“统一化”,达到合格中学生的基本要求,才能保障一个班级能持续良性的运转。
更不用说基础学科入门知识的掌握,根据学科的各自特征,都有其自身规律,也就是所谓的“套路”,只要遵循这些规律,按照无数人验证过的惯用方法入门学习,应该就是最高效的方法。
四
就拿写作入门来说,如果毫无“套路”,信马由缰的记流水账记录,是很难写出出彩的文章的。特别是考场作文,若是毫无章法,主题模糊,条理不清,东扯西拉,词不达意,几近半壁江山的考场得分就打水漂了。
反之,若能按照最基本的“凤头豹尾猪肚子”总分总式的照应布局;主体部分分清主次详略行文;懂得“浓妆淡抹”修辞粉饰,使描摹的场景逼真,刻画的人物形象;还知道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掌握并运用这些基本的写作“套路”,稍稍用心写出来的文章,一般应该可以拿到一个合格甚至满意的分数。
如此说来,写作文要不要进行专业培训呢?我觉得还是必要的。只有掌握了写作谋篇布局的基本“套路”,再坚持阅读和练笔,其收效肯定会比自己天马行空的横冲直撞有效得多。
五
“套路”一词,已随着游戏《英雄联盟》的火爆而大肆流行,一如人们的调侃:“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套路”这个词已入选了2016年《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
当然,此套路非彼套路,不是什么“玩心计”,而是指经过长实践检验,总结出来的一种通用有效的惯常方式方法,是快速入门到达彼岸的最短捷径!掌握这样的“套路”,可以帮助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攀得更高,学习更便捷,又何乐而不为呢?
特别对处在求知期的莘莘学子,在新学科新知识入门的初级阶段,高效掌握各类学习“套路”,或曰“方法技巧”,应该是很有必要的。